關于哪些礦產和金屬真正屬于 “關鍵礦產”,目前尚無統一定義,但有一點毋庸置疑:許多關鍵礦產當前價格疲軟,未能體現其對全球能源轉型據稱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鋰、鎳、鈷、銅等金屬當前價格低迷,而未來十年需求激增的預期仍普遍存在,這種鮮明反差成為上周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辦的一場行業會議的核心議題。?
在國際關鍵礦產與金屬峰會上,與會者獲悉,從現在到 2035 年的十年間,關鍵能源轉型金屬的需求預計將增長三倍(增至原來的四倍)。?
分析師奧利維耶?馬森(Olivier Masson)在會上表示,鋰、石墨、鎳、錳、鈷等電池金屬的總需求,預計將從今年的約 300 萬噸增至 2035 年的 1200 萬噸。?
銅也被視為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金屬。馬森指出,到 2035 年,為滿足電動汽車以及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需求,銅市場需新增 90.9 萬噸產能。?
這些預測看似為能源轉型金屬描繪了一幅前景樂觀的圖景,但馬森的數據也揭示了一些令人清醒的現實。?
具體來看銅市場,今年全球銅市場將出現小幅過剩;2026 年過剩量略增至近 20 萬噸;2027 年則將出現微量短缺。?
銅市場要到 2033 年和 2034 年才會出現顯著短缺。?
長期預測存在一個重要警示:這類預測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因為市場動態可能發生變化,新技術可能重塑需求格局,地緣政治局勢和資源民族主義也可能對貿易與投資決策產生越來越大的干擾。?
不過,假設能源轉型最終將推動需求增長,那么當下的問題就變成:市場應如何應對??
如今投入資金勘探新銅礦、斥巨資建設新礦山,寄望于 2040 年至 2050 年礦山可能投產時需求足夠強勁,這種做法是否明智??
盡管市場對銅短缺的預測普遍且持續,但近年來這種工業金屬的價格幾乎未發生變動。?
9 月 26 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基準合約收于每噸 10181.50 美元,與 2021 年多數時間的價格水平大致相當。?
實際上,當前銅市場基本處于供需平衡狀態,價格在窄幅區間內波動,其驅動力是短期新聞事件,而非基于基本面的長期觀點。?
等待需求兌現?
其他關鍵礦產市場的處境更為艱難,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供應端投資過剩 —— 要么是因為預期需求增長速度快于實際增速,要么是受政府產業政策推動。?
中國存在大量政策驅動型產能過剩案例,該國已為鋰、鈷等金屬建設了過剩的精煉產能。?
印度尼西亞通過政策鼓勵中游和下游礦產加工投資,助力其在全球鎳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這一主導地位的代價是嚴重的供過于求和價格疲軟。?
2024 年 5 月,倫敦金屬交易所鎳期貨價格跌至近五年低點。截至 9 月 26 日,鎳期貨收于每噸 15175 美元,僅為 2022 年 3 月創下的 15 年高點的三分之一。?
這種 “供過于求下價格疲軟” 的格局也延伸至其他關鍵礦產,使生產商陷入尷尬境地:他們必須努力控制成本,在市場中苦苦支撐,等待預期中的需求激增最終到來。?
對這些礦商而言,稍感慰藉的是,他們當前的困境與過去十年鐵礦石市場的遭遇頗為相似。當時,澳大利亞和巴西的大型礦商擴大了鐵礦石(煉鋼關鍵原材料)產量,且擴產速度超過了中國需求的增長速度。?
鐵礦石價格跌至多年低點后,隨著中國在 2020 年將鋼產量提升至每年 10 億噸(此后基本維持這一水平,目前中國鋼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 50%),鐵礦石價格最終反彈至歷史高點。?
能源轉型金屬生產商或許期望復制鐵礦石的復蘇路徑,但他們還面臨其他復雜因素,例如西方國家正努力打造不受中國控制的礦產供應鏈。?
若這些努力取得成功,可能會為特定市場增加更多供應,進而可能進一步壓低價格;也可能促使各國出臺政策,強制使用來自非中國供應商的高成本金屬。(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 13062776961 )